UedBet体育

支持Ipv6
   
 
网站首页
综合要闻
政务公开
政务动态
无障碍浏览进入适老化
第六章 明清时期
2019-09-18 17:15
发布时间:2019-09-18 17:15 来源: 【字体: 打印
明清时期,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中国城市的政治作用得到集中体现。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城市,不仅是这一区域的政治中主,而且控制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和军事。明代的真定城,实际上成为真定府和保定府的军事、政治中心,也是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清代,真定城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备受封建统治者重视,所以,这座历史名城不仅作为政治、经济中心构成对周围城乡的辐射,而且成为河北中南部地区重要的宗教文化中心。尤其是正定隆兴寺,由于经常迎接清朝帝王的巡临,并得到封建王朝的特殊维护,几乎成了一座皇家寺院。由此,进一步强化了正定城的地位。
第一节 明代真定府的城市格局
一、行政区划与城市格局
明朝灭元以后,改真定路为真定府,领11个县5个州,形成了以真定城为中心城市,统辖5座州城和11座县城及若干关城构成的城市体系。真定府城,不仅作为政治中心发挥着管理5州和11县的行政作用,而且作为真定卫驻地,成为真定府和保定府的军事中心。尤其是明成祖朱棣建都北京以后,真定府直隶于京师,成为拱卫京师的主要城镇,不仅是控制5州11县的政治中心,而且是控制燕晋咽喉的交通中心,成为沟通京师与西北、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同时还肩负着从西部太行山砍伐木材供应京师柴炭的经济任务。这一地区政治的安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京师安定,所以,有明一代,对于真定城的地位十分重视,在政治、军事方面,真定府的地位与顺天府(北京)十分接近。
明代真定府城市格局一览表
隶 属 府 城 县 城 备 注
京 师 真定府领11县5州 真定、井陉、获鹿、元氏、灵寿、藁城、栾城、无极、平山、行唐 另有阜平(今属保定市)
定州城 新乐、行唐 领2县,正统十三年(1446)以行唐县改属真定府
晋州 安平、饶阳、武强 治今晋州镇。领3县
赵州 高邑、赞皇、柏乡、临城、宁晋 领6县
保定府 祁州 深泽县、束鹿县城于天启二年(1622)迁至今新城镇 保定府驻青苑县,领12县3州
二、真定的卫所与城市建设
明朝灭亡以后,为了克服元朝军制的弊端,从洪武元年开始在全国实行军屯卫所制。共设置了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 ,规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百二十人为千户所,……" 洪武三年(1370年)在真定城内设立的真定卫,作为真定府和保定府两府内驻军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其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管理着两府州县内的数以千计的军屯的军丁,而且控制着太行山的"紫荆、龙泉、倒马"关和娘子关、井陉关(后称为故关或固关)等关隘城垣。通过建文年间燕王朱棣与建文帝军队在真定一带的残酷战争,可以看出真定府城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明成祖朱棣夺取皇位之后,为了培植根据地的实力,频繁向河北地区调兵,"永乐十年,北京建,在南诸卫多北调。" 从此河北成为京师畿辅之地,其军事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宣德五年(1430年)从西安调拨神武右卫到真定府,其"军役六千余名,""军屯三百余处,座落冀州、深州、晋州、南宫、衡水、保定、博野等州县" 在真定城建立神武右卫指挥使司,作为真定、保定府及周围诸州包括衡水在内驻军的最高指挥机构。这座指挥使司的衙门就建在真定卫指挥使司西侧,"左右前后中五千户所俱列于卫堂东西,军器局在卫西北"。 从军事中心的地位来看,这时的真定城与同样拱卫京师的天津卫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城市规模和建筑规模、历史文化积淀等,都远远超过天津卫,也比元代才开始兴盛的保定城地位高得多。由于明朝特殊的卫所统领军屯制,这就决定了当时的军事中心,必定是农耕经济和军屯经济的中心,军屯生产在明朝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尤其对于京师畿辅之地河北来说,军屯经济是支撑明朝军事开始和部分财政支出的重要财源,真定城这种特殊的军事地位,使之成为河北中南部具有重要战略作用的中心城市。
明朝真定的卫所军屯,在真定府城市和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真定卫所军屯的设置,对于弥补真定府及各州县人口不足、发展经济、建设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元末明初的战争,值得真定府一带"人物凋耗,旧存者十仅二三"。 洪武、永乐两朝,曾多次由政府组织从山西、江苏、山东等地向真定府大量移民,大兴民屯,商屯。 在这种背景下,真定卫所军屯的建立,无疑为真定府增加了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这些卫所军卒和军屯军丁,为真定府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时,卫所军屯的将士们为真定等城垣的建设和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宣德六年(1431年)"山水暴涨,冲毁(滹沱河)堤岸",真定府和真定卫"发军民竣之,并修真定护城堤" 。成化十三年(1477年),滹沱河大水,真定城南的滹沱河"堤复溃,势逼真定城西南隅,坏民庐舍,而关城之中几为巨浸。知府田济具疏上闻,可之。于是偕神武、真定二卫指挥各率其属大发民夫,距旧河数里外凿新河"。 这就是现在位于五七路北面一直通到北高营村东的滹沱河南支。这条滹沱河的分支,对于分散滹沱河干流对真定城的威胁发挥过重要作用。弘治二年(1489年)滹沱河再次决口,洪水直接威胁真定、藁城等城市安全,真定府和真定卫再次"发军民筑塞"。
此外,真定卫所军屯将士们创建的许多关城、寨堡、营所、仓储、墩台、铺站等军事和通信设施,不仅在当时促进了城乡建设的发展,而且大都在以后的岁月中发展为村镇,在真定府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井陉县西缘的娘子关城池,就是在明代真定卫所属的一处关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再如目前石家庄市区周围的留营、南高营、北高营、杨家营(今振头四街)、后营(今柏林庄北侧)、康家营(今柳辛庄部分)、东营、西营等村落,都是在明朝真定卫军屯卫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根据谱谍、碑刻以及口碑资料综合考证,作为今石家庄市现代城市发详地的石家庄村,也起源于一个真定卫的官庄。在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这个村庄就频繁见于石家庄周围的碑刻之中,但是它既不属于真定县,也不隶属获鹿县,而一直属于真定卫管辖。该村最老的居民之一于氏家族家谱中明确记载:于氏始祖原籍贵州,洪武元年随军北征,洪武三年留守真定卫右千户所。得到朝廷赐券占田,在此繁衍。到了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废除了明朝的卫所军屯制,"以真定、神武二指挥归并州县,军籍改为民籍,卫粮归入民粮", 从此,大片军屯耕地和大批卫所军屯将士及其家属归并到有关州县,他们世代驻守和屯种的卫所和军屯成为相关州县的村镇。石家庄村,就是随着明朝真定卫的建立而兴起,又随着真定卫的废除而归入获鹿县,成为获鹿县的一个小村庄。
明朝的真定卫、神武右卫等卫所的设立,不仅强化了真定城的地位,也带动了真定城市建设的发展。大凡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学者们都不应该忽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就是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多数城市建筑景观的集中代表,一类是各级军政官署和贵族、达官、富商的宅第,一类就是宗教建筑。而普通平民的住宅,只能从数量上反映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市井结构。因此,正象明清的紫禁城之于北京、清朝的直隶总督府之于保定一样,真定府和真定卫、神武右卫的官署以及军政官员的宅第,在明朝则是真定城最显赫的城市建筑,它们与恢弘的文庙、林立的寺院、道观等宗教建筑一起构成当时真定城最重要的城市建筑风貌。
三、明代真定城的经济
明代,随着商品经济萌芽的出现,各地开始形成具有一定区域性优势的经济特色,真定以生产木材为大宗商品,砍伐西部太行山森林资源,成为当时真定府的一大重要商品经济优势,因此东部的河间府(今沧州市一带)"贩木植者,至自真定"。
商品经济的出现,导致了商人阶层的大发展。商贾云集,成了各地城市区别于农村的重要特征之一。嘉靖《河间府志》中说:"居货之贾,河北郡县,但谓之铺户。货物既通,府州县间,亦有征之者。"大批晋商、徽商到真定城行商。由于山西商人的大量云集,真定城以及所辖的栾城、赵州城都建有山西会馆,就是山西商人议事、聚会、接待晋商食宿的场所。
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集市贸易,各府州县的城市集贸市场成为市场与城垣结合的典型形式。许多国外汉学家研究明清时期中国的城市,不仅研究城市建筑特征,最重要的是研究城市商业的发展。而集贸市场正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商业形式。真定城内几乎每天都有集市。由于明朝令河北民间按户养马,所以真定城的马市非常兴旺。原来的南关火神庙前设马市。万历年间,马店上告官署,称各个关口俱有马市进行交易,并不是仅有南关一处。可见从那个时代开始,就有暗中交易偷漏税的现象存在。真定知县周应中经过请示两院批准,决定真定城四个大门都开市场,"每关各开五日,周而复始"。
另外,真定城乡人民进行日用消费品交易的集市,也是每天都开放。初一西关集,初二小十字街集,初三县府前集,初四阳和楼集,五日南关集,六日顺城关集,七日东关集,八日北关集,九日北门集,十日龙兴寺门前集,"凡十日一轮,周而复始。"
集市贸易成为当时真定城和其他一些城市最重要的商业活动,在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万历年间,原真定县令徐天宠病逝于彰德府,真定城的人民为了纪念他为官清正廉洁,"为罢市"一天,以示纪念。 足见集市贸易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
四、明代真定城的建筑风貌
明代的真定城,作为真定府的中心城市,除了官署卫所之外,府县学校、文庙规模宏大,殿宇恢宏,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可以从遗留下来的文庙大殿和两厢庭院,追忆当年这里学子们虔诚治学、庙堂庄严的风貌。
由于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名人别墅、达官宅第等,也构成了真定城独具魅力的城市景观。虽然如今我们已经很难确切考证每一座建筑的形式和风貌,但是,从明代文人们的诗词文章中,仍能够了解当时城市建筑的壮丽风貌。
雄伟恢宏的龙兴寺大悲阁,是真定城规模最大、建筑结构最具魅力的大型建筑,碧瓦红墙、掩映在绿树修竹之中,被诗人们描述为"中飞天刹逼星辰。"张衮在《七律·大佛寺》中赞叹:"古寺中藏万壑幽,青狮昼舞白龙游。霜天款吹频相报,胜地遗台此暂留。弥佛铸生金百尺,宋王遗像阁东头。"袁宏道在描写登临大悲阁的感受时写到:"一盘十三级,低窗平鸟翅。空里约数盘,终尽金色壁,碑文深苔痕,历历隋唐字。树老北朝根,霜锈生古翠。飞题接绮疏,班驳有奇致。"
真定天宁寺的凌霄塔,平面呈八边形,通高41米,是当时真定城内最高的建筑物。因为它是佛教浮屠造刑与中国传统楼阁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挺拔高峻,因此也称为天宁阁。这座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影响的佛塔,历来受到文人们的青睐,赞咏褒扬者甚多。
位于真定南大街正中、跨街而立的阳和楼,是真定城内一处独具特色的楼阁式建筑,楼下双门供行人车辆通行,上面为重檐双层楼阁,经过元代重修后,更加壮观,到明代成为一处重要的城市景观。陈尧典作诗赞叹:"危楼百尺果如何,载酒邀宾试一过。四塔倚天扶画阁,八楼匝地拱阳和。灵钟岳山河山壮,秀毓恒南将相多。愧我宦游临此地,也同群彦望清波。"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真定城和滹沱河的风光。
真定城东北隅有一处旺泉,被当地人称为"恒阳第一泉"。湍湍清泉水,不仅滋润着这座城市的田园和街市,而且也是一处重要的城市风景。在重视"天人合一"生态观念的古代,人们十分珍视这处自然造化。李挺在诗中赞曰"鸣泉十里喷寒玉,奔流高瀑含芒宿。东门之水清且漪,溉田千倾苏阻饥。更喜兹泉最晚出,潺潺灵液飞天陲。"他还写到:"异源通过轴,灵派引天潢。十里寒光满,千盘素练长,潺源倾乳穴,喷薄泛回塘。深室酣蛟龙,澄漪狎鹭翔。"严起恒的诗句更加传神。他描写该泉:"喷光浮雪意,沸响隐雷威。"令人感到泉水的巨大声响和涟漪之光。
位于真定府南部的赵州城,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经过元代的建设和发展之后,城市面貌大有改观。尤其是千年刹柏林寺,经过重修以后,殿宇恢宏,柏林苍郁,古塔巍峨,梵宇森严,成为赵州城内最显赫的建筑景观。诗人蔡瑷作诗赞叹:"古寺幽深几度过,禅房花木近如何?""古殿尚留真际(指真际禅师从谂)像,断碑微有李翱名。东林应待陶元亮,早晚莲开造远公。"
由于历史久远,真定府许多城垣的古迹在兵燹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冲击下遭到破坏,保留下来的很少。好在后人可以通过这些文人诗词了解古代一些重要的城市建筑和市井景物,从中大致了解昔日的城市风貌。
第二节 清代的城市格局
清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迅速从鼎盛走向衰亡时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中国古代长期以政治为中心城市体系开始被打破,以交通、能源、矿山开采、集市贸易等经济困素诱发的城市化萌芽开始出现。河北省的石家庄和唐山就是从清朝末年开始孕育城市经济萌芽的两个实例。
一、政治中心的迁徙和中心城市地位
清朝入关之初,行政体制基本沿袭明朝旧制。直隶真定府仍辖领5州13县。顺治十三年(1656年)在北京之外的直隶地区,设立保定巡抚,驻真定。起初,巡抚并不是一级行政机构,更不是一级政区。但是,巡抚实际行使着相当于行省一级任免官吏、督察地方的权利,因此,逐步演变成一种行政官署。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保定巡抚为直隶巡抚,从真定徒治保定,从此,真定城的政治地位逐步让位于保定城。保定开始逐步取代真定,成为河北中部地区的政治中心。
雍正元年(1723年),因为避讳世宗皇帝胤禛名讳,改真定为正定,真定府和真定县从此改称正定府、正定县。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调整政区体系,将原来由各府管辖的州,升为直隶于省的直隶州,缩小了府一级政区的范围,事实上也消弱了府的行政权力,同时提高了州作为二级政区的政治地位。重新划定了省--府、州--县三级行政体制。这种行政体制,对于城市政治地位和城市格局产生了新的影响。某些直隶州的治所驻地,逐步发展,经济文化对周围县乡产生影响,进而成为本区域内的中心城市。
清代城市体系一览表
隶 属 府、州城 县 城 备 注
直 隶 正定府 正定、获鹿、井陉、开山、栾城、行唐、灵寿、元氏、赞皇、无极、藁城、新乐、晋州 领13州县,雍正二年升冀、赵、深、晋、定5州为直隶州
保定府治清苑 束鹿县 保定府,领2州14县
赵州城 高邑、赵县 原属正定府。雍正二年(1726)升为直隶州,领5县
定州城 深泽 初属祁州,雍正十二年(1734)三月改属定州
二、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建设
清朝入关以后,大批女真贵族在河北各地大搞"圈地运动",侵占大片民田,致使许多农民失去土地,"以致生民失业,衣食无资,流离困苦已极"。 据统计,仅获鹿一县,"圈占为旗庄共地一百二十七顷三十三亩二分,外拨补地五十七顷四十四亩,俱系旗人承种"。 栾城县120多个村庄中,至少有30多个村的337.28顷土地也被占为旗地。仅窦妪一镇,就有旗地123.27顷,而民田只有14.15顷。
由于旗人野蛮地圈地,掠杀汉族平民,致使真定府人口锐减,顺治《真定县志赋役志》中就说:"开国百繁之会,且自癸未(1643年)迄今岁不中熟,庚(甲)申(1644年)以后,赋屡加,?}其不时额外征发,更首及之,茕茕子遗,仅余皮骨。"当时农业之萧条,人民赋税之苛重,生活之困苦,由此可见。
康熙八年(1669年)清朝政府开始制止圈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再次诏令"自后永不许圈"。 之后,推行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减轻人民负担,促进人口回升。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废除了明朝一直实行的卫所军屯制,改军籍为民籍。这不仅取消了真定城内一大批明朝真定卫、神武右卫将校卫官的世袭特权,而且使真定卫所军屯中原来世代承受苛重军役的军户解放为自由农民。此举增加了各县的在籍户口,也调动了军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康熙雍正年间,大力发展水利,加固滹沱河堤坝,疏浚渠道,提高城市防洪抗涝的能力。使得真定城经济恢复,面貌焕然。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安徽籍学者朱书途径真定时,描述到:"真定城甚大,环郭皆稻田,池尽荷藕,风景殆河北所少也。" 清代著名收藏家梁清标在《卧云草堂歌》中也写到,"镇阳城西泉淼淼,老槐千尺生清杲,窈窕竹屿吟修篁,逶迤洲渚开芳沼,灌木荫荫鸣鸟繁,水田漠漠沙欧小……" 反映了当时正定城及其周围幽雅秀丽的风光。
清代,正定府一带的棉花种植迅速发展,"种棉之地约居十之二三" ,正定府因"郡近秦陇,地既宜棉,男女多事织作,晋贾集焉,故布甫脱机即并市去,值视他处亦昂" 。山西的商人肯出高昂的价钱抢购真定府的棉布,说明这里已经具备了棉花种植和纺织业的商品经济优势,从而导致了正定、栾城等城市棉花和棉布贸易兴盛。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在《棉花图?织布》中记载:直隶入织布,"惟以缜密匀细为贵……保定、正定、冀、赵、深、定诸郡,所出布多精好。"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正定府各城镇集市贸易的兴旺。每个县都有几个大的集镇轮流作为贸易场所,当然,以正定为中心的城市集贸市场最为红火。在这种经济条件下,正定府的税收也逐渐严格,对集市贸易照章征税。正定"牛、驴、花布、烟、油等税银三十五两七钱九分,"但是,时有上下浮动,"增减不等。" 顺治年间,"坐贾本县及各集场落地税银共三百四十两"。
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传统牙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正定府和各州县官署,利用牙行管理和监督商税,登记和监督商人的贸易活动。牙行还经常代官府收买民间商品,牙行的牙侩是一种官府特许的商业经济人,由官府定额发给牙贴,培植一些具有良好信誉的商人充当牙侩。各府州县"额设牙贴,俱由藩司衙门颁发,不许州县滥发"。 意在规范这些牙侩经纪人的商业行为。
城市典当业也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门类,几乎所有城市、城镇都开有当铺。正定城作为方圆百里的经济文化中心,曲当业尤为发达。乾隆年间有当铺20家。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典当业作为一种高利润的行业,兼并、倾轧、竞争非常激烈。到光绪年间,正定城内"有当铺六座,每座税银五两,共税银三十两"
乾隆《正定府志》中记载:获鹿城内当时有当铺16家。光绪年间集中为三家,"每座税银五两,共税银十五两,开增闭除,并无定额"。
三、正定城的宗教建筑景观
清代封建统治者一向重视利用宗教维护统治、稳定民心。顺治、康熙、雍正三朝,都一再表示要弘扬佛法。他们效仿明朝旧制,从京师到地方普遍设立寺僧衙门,京师设僧录司,"在直省者,府曰僧纲……,州曰僧正……,县曰僧会。"真定府的僧纲司和真定县的僧会司都设在大佛寺内。获鹿城内僧会司设在本原寺内,井陉城的僧会司设在庆成院内(民国时期改为陉山寺)。
正定城内历代遗存的佛教名刹林立,古寺浮屠巍然耸立,构成真定一种特殊的城市景观。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对真定城内一系列名寺古塔的修缮和利用,在客观上维护了真定城市景观的完善,带动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开始,皇帝亲诏大修真定龙兴寺,和硕裕亲王亲自赴真定估工,员外郎萨哈齐主持,历经七年,浩大工程才告竣工。康熙四十九年到五十二年(1710-1713年)康熙皇帝又亲笔为真定大佛寺题写了寺额"敕赐隆兴寺",并亲笔御制长篇碑文,建造御碑亭,增加了这座千年古刹的建筑景观。还为该寺的天王殿、大觉六师殿,摩尼殿、戒坛、慈氏阁、佛香阁等主要建筑题额19处。 康熙皇帝的儿子雍正皇帝也效法其父的做法,大力弘扬佛法。即位不久,就颁诏"封唐镇州临济寺僧义玄为正宗慧照禅师",并对佛教禅宗临济派的祖庭正定临济寺进行大规模修葺,可以说进一步改善了正定城内宗教建筑景观。
自称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对正定城的佛教寺院也一如既往地关怀备至。乾隆十一年(1746年),他去五台山祭佛,归途中驻正定,瞻仰了大佛寺、广惠寺、崇因寺等正定名刹,并效法康熙皇帝的做法,为隆兴寺撰写了御制碑记,题写了匾额。十三年(1748年)在大佛寺的佛香阁月台之前建造了御碑亭,丰富了大佛寺的景观。乾隆十五年(1750年),他巡视河南北归途中,再次驻正定,诏修广惠寺,并为广惠寺华塔题写了"妙光演教"匾额。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他在去五台山拜佛时再次驻跸正定,诏修天宁寺,工程历时一年多竣工。乾隆四十六年下诏重修崇因寺,并拨巨款助修。钦差大臣果亲王、和亲王奉旨亲自到大佛寺礼佛,并题诗刻碑。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在清王朝国力渐衰的情况下,正定府还得到朝廷支持,大兴土木,重修隆兴寺五佛殿。
经过清朝200多年的经营和完善,正定城内的宗教建筑发展到了最鼎盛的时期,不仅建筑规模是历史上空前的,而且建筑物的艺术水平、景观价值,也是史无前例的。可以说,在正定这座文化古城中,宗教建筑不仅是城市的代表性建筑,而且是最重要的城市景观和最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四、文人笔下的正定城
正定城以它富庶的经济,恢宏的建筑,繁荣的街市和幽雅的环境,成为河北平原一座倍受瞩目的重要城市,也成为清代文人笔下赞叹不已的对象。清代诗人赵文濂如此描绘正定城:"形势山河胜,津梁道路通。城环新水绿,塔挂夕阳红,驿柳萦官舍,池芹秀泮宫。环桥门未入,行色惜匆匆。"而金文纯的诗作却放眼高远,感慨古今,充满浩然荡气:"百战河山在,严疆古镇州,恒峰邀堞耸,滹浪蹴城浮。立马人呼渡,吹萧客倚楼。旺泉流降普,弥望足青畴。"
容丕华则以诗描写了正定城的重要战略地位:"起伏沙冈一郡环,唐藩成德汉常山,西抱恒岳千峰峭,南载滹沱百道湾。中国咽喉通九省,神京锁钥控三关。地当河朔称雄镇,虎踞龙蹯燕赵间。"
正定城的宗教建筑自然也是文人墨客挥洒文字的好地方。沈荃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天宁寺的琼楼玉宇和庄严气氛:"危级盘空上紫氛,清秋河岳望中分。白毫隐隐逐天见,幽盘冷冷下界闻。宝界花幢窥法相,金题绿字恕遗勋,最怜尘世多务攘,匹马西风逐雁郡。"他在另一首诗中又写到:"杰阁???蛩时滔?,无边花雨画飘摇。千年龙象凌空矗,大陆云山入望遥。金殿香灯停御跸,穹碑文字识前朝。凭栏不尽登临意,萧瑟天风下??寥。"
梁清标在描写隆兴寺大悲阁时写到:"堠烟遥接榆关影,佛日孤悬翰海涛。暂尔登游多壮色,白云无际塞垣高。"王士祯诗中感叹:"野鹘巢危塔,行埚上断碑。何因一茎草,宝界现琉璃。"非常形象地描写出临济寺在清朝后期的苍凉气氛。
梁清标在他的诗中,对正定城的过街高楼--阳和楼给予描述:"飞阁高蟠大麓开,雄风萧瑟并芝台,振衣自许陈登气,避暑重倾袁绍怀。落照苍茫寒雨散,太行飘渺白云来。凌虚此日堪乘兴,月涌滹沱首屡回。"
通过这些文人诗词,可以反映当时正定城市的建筑风貌和街市文化。
UedBet体育本站|网站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UedBet体育办公室主办
石家庄市电子政务中心承办
今日访问量:1
网站标识码:1301000003
冀ICP备20013865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704号